三国时期,刘备和曹操分别占有一方优势,谁也不愿意率先打响第一枪。直到孙权攻打刘备所占的益州,刘备才出兵沿长江向东进军。曹操却始终未出兵相助,这到底是为什么呢?
原来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惇曾进言“孙权欲夺吴,必须先破刘备;如今刘备势倾天下,夫复何道?”曹操听后,又得到了陈群的建议,“不如走一步看一步,观察形势再做决定。”最终,曹操采纳了这个建议,只是在江夏设卡堵住孙权援军,不出兵相助刘备。
在兵临城下的情况下,刘备为何要等到这个时候才出兵?这主要是因为他需要拉拢民心,积蓄力量。晋朝大儒郭璞曾评价:“刘备以后世英雄,此时历经艰险而终成大业者,所以大耳,智计不足,而有诸葛亮之补;兵少,勇气不足,而有赵云之佐。以此而论,刘备非英雄也,胜在当时之人,因其不愧于天下之士也。”
兵家有云,“攻城为下策”,刘备也是深知此理,所以他要先慑服当地群雄,再统一势力,壮大军队,最后才出兵。虽然等待时间较长,但也确保了大局稳定,顺利实现了自己的野心。